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登錄|註冊

《一城一味》編導手記之客到蕪湖

發佈時間:2014年02月17日 | 來源:紀實臺 | 手機看視頻

客到蕪湖吃不愁。説的是蕪湖的美食。

雲開看樹色,江靜聽潮聲。説的是蕪湖的美景。

蕪湖,這個坐落在安徽的東南部的城市,被稱為“長江巨埠、皖之中堅”;作為重要的商業城市,蕪湖吸引著全國各地的客商,而他們也帶來了東西南北不同地域的味覺需求。於是,包容四方和改進創新就成為了蕪湖的飲食性格。帶著期待,我們走進蕪湖。

我們的第一頓早餐從一個謎語開始: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再喝湯。這是一道蕪湖人日常最愛的食物。沒錯,就是湯包。湯包,在中國並不少見,但蕪湖的湯包有著自己的個性,半發酵的面皮薄而筋道,精選的豬前腿肉瘦而不柴,再加入秘方調製的皮凍,在面點師傅的手中,一隻小巧精緻、品相誘人的湯包就誕生了。今天,湯包已經成為蕪湖最親民的食物,“來一籠”,是蕪湖人對湯包最熱情的招呼。在一百多萬人口的蕪湖城區,有湯包專營店近百家,而賣湯包的賓館酒店和街頭小攤則無以計數。

特色小食在街頭,這是一條通行世界的鐵律。在蕪湖,我們對街頭充滿期待。

經過發酵的面糊倒進容器,定型以後填進紅豆沙,再用面糊封頂。這就是因為模具有五個花瓣而得名的梅花糕。它是很多蕪湖人童年記憶中的美食。製作梅花糕的人叫張良華,她的技藝是姑媽傳授給她的。多年來,張華良堅守著傳統的製作流程,面糊和豆沙都是自己親自加工,以保證品質和口味不會改變。這種堅守,不僅是對傳統流程的堅守,更是對情感的堅守。

在蕪湖,鴨子是另一種全民喜愛的美食,它既是普通百姓之家的家常佐餐,又是上得廳堂宴席的經典冷盤。在蕪湖城區,賣鴨子的各種門店和小攤有600多家,每天銷售達到五萬隻。

在一間百年老屋裏,藍安軍和他的兩個弟弟繼承著祖上傳下來的手藝。在藍安軍的描述中,鴨子的製作流程很簡單,無非是清洗、晾幹、烘烤、上色、油炸等幾道工序,但是行家裏手一定知道,秘密和訣竅就隱藏在一個個不好説的細節裏。藍家的鴨子名氣很大,但他們每天只做一百隻,雖然兄弟們掌握著百年的技藝,但是孩子們卻都不感興趣,家傳的事業該怎樣延續呢,藍安軍也説不清楚。在藍安軍的眼神中,我們也看到他在堅守和傳承之間徘徊著的執著與迷茫。

每個廚房裏都有自己的秘密,那麼蕪湖人的廚房秘密是什麼呢?我們在施維壽、鄭宏美夫婦家找到了答案。臭,是徽菜中一種獨特的口味,每年秋天,蕪湖人都要製作大量的腌菜。轉到來年,剩下的腌菜會自然發酵、變臭,而用這種臭菜來蒸豆腐,則口味獨特,深受蕪湖人的喜愛。

蕪湖的美食是一種融合的味道。歷史上的蕪湖,被稱為“長江巨埠、皖之中堅”;作為重要的商業城市,蕪湖吸引著全國各地的客商,而他們也帶來了東西南北不同地域的味覺需求。於是,包容四方和改進創新就成為了蕪湖的飲食性格。

其實,客到蕪湖吃不愁,説的不僅僅是美食。而這“吃不愁”的背後,是蕪湖人的熱情與大氣,還有身為蕪湖人的驕傲與自豪。這,或許才是蕪湖的味道。

熱詞: 紀錄片一城一味 一城一味蕪湖 蕪湖美食 責任編輯:張竟堃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