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前董事長獲減刑,不能成為高墻內的秘密

特約評論員時言平

  最近,“福喜事件”來襲,食品安全再度引發關注。而作為引爆中國食品安全危機的“三鹿奶粉事件”,每當有新的食品安全問題出現,總是會被作為典型惡例被提及。

  就在臨近“三鹿事件”6週年之際,有媒體回訪發現:因當年毒奶粉事件而被判無期的三鹿乳業集團前董事長田文華,無期已經變有期,並很可能在兩三年後保外就醫。

  三鹿前董事長田文華或即將走出監獄,“重出江湖”。消息甫出,輿論轟動。依然身處食品安全問題中難以自拔的人們,對於“三鹿毒奶粉事件”的作惡者,不能完整地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懲戒,甚感憤怒。有人認為,這樣打了折扣的懲罰,對不起那些被毒奶粉傷害的孩子。當然,更多的質疑,是田文華是怎樣獲得減刑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田文華是罪人,這一點,已經被法律所確定。不過,也應該理性地看待,即便是罪人,也有獲得減刑的權利。“死不足惜”的憤慨,有違法治理性。如果田文華在獄中果然表現良好、戴罪立功,從而獲得減刑機會,倒也無可非議,也符合正義。

  只是,田文華獲得減刑的依據是什麼?到目前為止,依然神秘。據報道稱,“減刑改判過程,也成了一個只有少數人參與的事件”。而河北女子監獄副監獄長楊玉芬,對此事也是諱莫如深,以“沒有職權解釋相關問題”,拒絕透露田文華獲得減刑的緣由和依據,以及田文華在監獄內享受特殊待遇的問題。

  雖然我們支持罪犯獲得減刑的權利,但前提是公開透明,經得起程序正義。而田文華獲得減刑,卻成了高墻內的秘密,又怎能不引發公眾的質疑?迷霧重重,要洗清暗箱操作製造減刑脫罪的嫌疑,只有公開真相,呈現事實。

  法庭的審判,並不是正義的終點。定下的罪名能否保證得到相應的懲戒?判下的刑期能否被依法執行?某種意義上,監獄才是保證正義抵達的最後一公里。如果正義跌倒在這最後一公里,那意味著前功盡棄。

  刑期在高墻內執行,並不意味著監督也被隔絕。過多過濫的減刑、假釋製造的“黑洞”,是對法律尊嚴和公平正義的透支。堵上“後門”、填上“黑洞”,才能平息“花錢贖身”的疑慮,才能抑制高墻內隱藏的腐敗交易。三鹿前董事長田文華無期減刑為有期,緣由成為秘密,背後是否也存在類似“花錢贖身”的腐敗交易呢?

  減刑、假釋的氾濫,破壞的是司法公正的土壤,更可能滋生高墻內的腐敗。正是意識到這一點,今年兩會期間,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報告中強調要“規範減刑、假釋工作”。4月,最高法強調,減刑假釋案件在立案後5日內應向社會公示,原則上應當通過互聯網公示。田文華的減刑緣由,相關部門是不是也應該放到網上曬一曬呢?

  正義,應該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公開田文華的減刑理由,打破高墻內的神秘,唯有公開透明才能消解公眾的疑慮,才能維護司法公正和法律公信。而諱莫如深,只會加深公眾的質疑,只會讓交易和腐敗在高墻內蔓延滋長,稀釋甚至流毒正義,損害司法的公信力。

  三鹿毒奶粉,曾深重毒害很多孩子們的身體;三鹿事件,曾重創國民對奶粉甚至食品安全的信心。犯下如此深重的罪孽,就應該受到法律公正的制裁。幾年過去,不少當年被問責的官員卻在人們不明真相中,要麼獲得減刑,要麼悄悄地離開了監獄並復出,這讓人怎能接受?他們是有獲得減刑的機會和權利,但減刑的理由和依據,誰曾告訴我們。是腐敗交易下暗箱操作,讓懲罰打了折扣,還是合理合法獲得救贖?這些都不能讓公眾不明不白,成為隔絕在高墻之內的秘密。

央視網新聞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網絡新聞聯播”,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更多精彩請關注各大微博平臺@網絡新聞聯播 ,@央視網新聞 。

網友立場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下載央視新聞客戶端

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