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萌臉”剪紙算哪門子國粹

國內 中國青年報 2014年07月30日 07:1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河北暖泉古鎮本來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剪紙藝術的殿堂,但最近卻“發明”了一樣東西,就是把京劇的頭飾裝在當下流行的“萌臉”上。如此簡單的模倣,被無限地拔高——“與時尚相結合,接地氣,對傳統民俗是一種非常好的推廣方式”,甚至於“找到了新的發揚中國傳統國粹文化的方式”。傳統文化的發揚,果真如此簡單嗎?

  十八大報告提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各地企業和政府都絞盡腦汁要抓住國家“文化強國”這個戰略機遇分到一杯羹,各地雨後春筍出現了各種所謂的文化“創新”和“保護性開發”。對於企業來説,創新是很難的。據美國統計局統計,美國每年的專利僅有3%轉化為産品,這些轉化為産品中,只有1%獲得利潤,也就是説只有萬分之三的專利可以得到利潤。因此,如果有現成的技術、創意可以購買,可以模倣,那麼企業進行創新則是非理性的經濟行為。另外,企業從來就沒有保護文化的責任和義務,只有消費文化的動力。地方政府雖有保護文化的義務,但在“壓力型體制”之下,對GDP和稅收的崇拜,使得地方政府絞盡腦汁在不增加成本甚至還帶來GDP和稅收的情況下,保護當地的文化。這樣,一些企業和地方政府很容易成了利益的共同體,合謀創造一個“文化産業”,並美其名曰“保護性開發”。

  真創新非常困難,假創新卻非常容易。簡單地把京劇的頭飾裝在當下流行的“萌臉”上,就馬上大肆宣傳成“巧妙地融入當地傳統文化”,“創新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方式”,實際是一種假創新。一些企業和地方政府之所以不遺餘力地致力於類似的“創新”,不是為了保護所謂的傳統文化,而是為了隱藏在背後的共同利益。因為一旦這種假創新被宣傳成“高大上”,站在“開發保護中國傳統文化”的高度,再炒作一些時髦概念,就可以圈地,搞所謂的“文化創意産業園”,來套取國家土地、稅收和政策等方面的優惠和支持。企業和地方政府在“合謀”中,得到各自想要的東西——地方政府不僅得到了GDP、稅收等政績,甚至可以“為神設廟”——建立一個文化産業園管委會,多出好多個領導職位,便於安排一些幹部。

  大眾和文化則成了犧牲品。企業通過大肆宣傳保護傳統中國文化,來消費大眾的愛國主義。這些年來,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任何一個小小的所謂的文化“創新”,都提升到“發揚和保護中國傳統文化”的高度,不斷地刺激大眾對中國文化那敏感而又脆弱的神經。

  要保護傳統文化,必須杜絕把簡單模倣宣傳成創新、因利益驅動卻冠以“保護性開發”之名等現象。否則,很多文化遺産,就可能被“文化産業”所侵蝕,變成沒有文化傳承、不倫不類的奇葩。

推薦閱讀 萌臉剪紙 |
我要糾錯編輯:王振華 責任編輯:
  • 央視新聞
  • 央視財經
  • 央視軍事
  • 社會與法
  • 央視農業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