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評論頻道 > 國內

對於“鹽論”,即使誤讀何來“狂歡”?

發佈時間: 2014年04月25日 07: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紅網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國家發改委網站21日發佈消息,宣佈廢止《食鹽專營許可證管理辦法》,自公佈之日起執行。此消息在網上一經出現,便引得無數網民狂歡,改革正從各種角度被積極解讀。鹽價能否降下來?買鹽能否像買菜一樣講價?這也是大多數消費者最為關注的話題。(4月23日《信息時報》)

  對此,“中鹽公司和中國鹽業協會表示,這並不意味著食鹽專營的廢除,而僅僅是許可證管理主體的變更。部分媒體將此理解為食鹽專營廢止,實屬誤讀”。

  雖然這種有點打破壟斷的意思的改革信息,再次落入“正解”和“誤讀”的對峙,但即使把廢止《食鹽專營許可證管理辦法》,誤讀為“廢除食鹽專營”,又怎麼會“引得無數網民狂歡”?狂歡什麼?買鹽終於能像買菜一樣講價了?可買房子也能像買菜一樣講價的,結果呢?消費者得到實惠了嗎?

  話説“食鹽和煙草是目前我國僅剩的兩個保持專營體制、按計劃統購統銷的行業”,但在網上流行的,類似“生不起、死不起”之類的各種“不起”中,還倒真沒有這兩個行業。形容生活的困苦,再不濟也有“鹽拌飯”一説,説明鹽還是相比之下最低廉的生活資源;至於煙草行業,就更不會提倡以低價來滿足市場了。所以,拿鹽來説壟斷、説暴利,雖然有足夠的事實基礎,但總給人以“鹹吃蘿蔔淡操心”的感覺——畢竟,既沒有“鹽貸”,更沒有“鹽奴”;丈母娘們也不會去掀毛腳女婿家的鹽罐子。

  當然,沒有“狂歡”,也有一點點“竊喜”,因為,在廢止《食鹽專營許可證管理辦法》中,有人找出了“改革正從各種角度被積極解讀”的視角。即使“鹽老闆”用“實屬誤讀”潑了一盆涼水,但人們終於可以用“中國人吃鹽的成本,已然像燒油成本一樣位居全球前列”,來一個含沙射影;也有學者撰文稱,“中國鹽業體制政企不分,專營權和監管權合二為一,導致許多地方專營擴大化,監管弱化”。很像是指桑罵槐,讓人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然而,無論“廢除食鹽專營”,是對廢止《食鹽專營許可證管理辦法》的正解還是誤讀,但“引得無數網民狂歡”是言過其實了。就算沒有做菜經驗,不知道鹽在生活成本中的比重,那對“改革”後的住房、醫療、教育,總會有所知冷知熱的痛癢吧。壟斷固然是違背市場規律,推高物價的制度積弊,但針對當前的市場亂象,暴利的商品已經不僅是壟斷企業的産物。人們所看得見的壟斷,是一種制度體系下的壟斷,而在權力和資本的勾肩搭背下,即使“麵包”沒有壟斷,但“麵粉”被壟斷,結果還不是一樣?再則,看上去社會資本都可以介入的行業,但在信息不公開,審批環節暗箱操作的情況下,怎麼可能形成良性的競爭機制?

  誠然,哪怕打破一點點制度的陳規陋習,都可視為改革的進步,但別“狂歡”的忘乎所以。我倒是覺得,如果“發改委此舉應該是打破壟斷解放束縛的一個信號,後續或許可以拉開鹽業管理由壟斷到競爭的序幕”的表達中,不局限于“鹽業”就好了。其實,改革所面臨的癥結和破解手段,就那麼“鹽”之有理。

  文/知風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