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評論頻道 > 國內

發改委發佈喜報,網民為何不買賬?

發佈時間: 2014年04月25日 07: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紅網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一條題為《發改委:中國已屬於中高收入國家》的消息自4月23日晚起,就開始在網絡上瘋傳。儘管網民們已不止一次“被中産”、“被幸福”、“被高收入”,但此番“中高收入”消息發佈者是最權威信息發佈單位國家發改委,因而還是帶來新一輪質疑和自嘲。

  事情果真是發改委單方面宣佈中國已進入“(中)高收入”國家行列了嗎?讓我們看一下新聞的出處:

  《新京報》4月23日報道,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李樸民在例行發佈會上表示,十三五規劃編制已全面啟動,明年年底前將出臺。與會的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司長徐林表示,我國目前已屬於中高收入國家的行列,目標是希望通過十三五的努力,用世界銀行的標準接近高收入國家的行列,如果做得更好一點,可能就進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

  很顯然,發改委司長徐林宣稱“我國目前已屬於中高收入國家的行列”、“希望通過十三五的努力,用世界銀行的標準接近高收入國家的行列”,先提出十二五及之前改革發展已取得顯著成績,然後強調十三五發展的目標既是艱巨的,也是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這番話意在引發發佈會消息的受眾的關注,以及自豪感、共鳴。《新京報》的報道也提到,“徐林還表示,在建言獻策環節,想更充分地利用微信或微博這樣的平臺,與社會各方面交流對規劃的建議和看法”,這也説明徐林等發改委官員認為其表達是恰當而確切的,可以激發起社會特別是網絡的正向反饋。

  那樣一席話換來的卻是質疑和自嘲。如此結果,其實並不意外,也就表明,包括發改委中層官員在內,實權部門及領導幹部中的相當一部分人,對媒體和網絡輿論傳播以及中國網絡輿情特點存在嚴重隔膜,無法使用恰當語言準確説明想要傳達的意圖。儘管各級各地許多黨政機關近年來陸續開通了官方網站和微博,還有一些單位開通了微信賬號,卻長期滿足於、習慣於信息的單向灌輸,高高在上,自説自話,根本就沒有所謂的與受眾互動的概念和常識。

  更大的問題在於,參照世界銀行人均國民總收入的標準來衡量我國的發展階段,思路本來就是錯的。世界銀行依照人均國民總收入對世界各經濟體的經濟發展水平進行劃分,分為低收入國家、中等偏下收入國家、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和高收入國家,這是一種簡化的分類法,主要是為了界定富國和窮國的國際合作及援助等關係。

  世界銀行的上述測算和劃分方法,一直以來就存在爭議,許多經濟學家和政治學者都指出過,人均值無法反映一個國家的貧富分化以及實際購買力,還可能發生重大偏差——比如,一個國家、地區或城市斥鉅資建設或引進了巨型項目,對項目所在地居民就業和營收沒有任何正面帶動,還産生污染排放,卻在人均值數字上讓這些居民“一夜致富”。學術界普遍的公示在於,中位值(半數值)相比人均值,更能準確反映收入統計中的貧富分化問題。

  發改委司長徐林的一番話語如果單獨抽離出來看,並無過於明顯的紕漏,但因為國民總收入人均值統計方法帶有的巨大缺陷,就使得以“接近高收入國家的行列”為目標的十三五計劃,不免忽略貧富分化等顯著的經濟和社會問題,再分配製度改革因而繼續拖延下去。而這才是人們最最擔心的。

  文/鄭渝川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的新聞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