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評論頻道 > 國內

吳學安:“被中産”非民眾之福

發佈時間: 2014年04月20日 08: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北京青年報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近日,《福布斯》中文版發佈的《2014中國大眾富裕階層財富白皮書》顯示,截至2013年底,可投資資産在60萬元到600萬元人民幣的大眾富裕人群已達1197萬人,一年間,171萬人成功躋身中國中産者行列。

  中産階層又稱為“中等收入階層”,是指處於富人與窮人之間的人群。目前中國肯定是有中産階層的,但因為缺乏社會公認的標準,到底有多少人屬於中産階層,誰也説不清。

  此前,歐睿信息諮詢公司的一個研究報告稱,到2020年,中國中産階層人數將達到7億,很多人就發出“被中産”的驚呼。很多國人之所以感覺到自己“被中産”,原因有很多。比如,在房價泡沫四溢的今天,一個連一套房子都沒有的人肯定是難以稱得上中産的。而有些有幸被劃入中産的人儘管有自己名下的房産,但卻背上了鉅額的債務。一般而言,中等收入者是消費主體,但這些年來,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增長緩慢,尤其是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有相當一批中等收入者在老人贍養、子女教育、高房貸等壓力下,淪為“偽中産”。

  對於中産的定義,儘管中外國情有別,但也不應和公認的中産概念差別太大。如果沒有具體的硬性標準,又怎能劃分出中産階層來呢?既然是社會科學課題,那就應該制定出嚴格的劃分標準,拿出過硬的數據分析,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如果隨便都能背上“中産”的名聲,不但難以讓人相信,還會帶來負面影響。如果通過有失科學合理的劃分方法人為誇大社會中中産階層的數量,就會不利於國家與政府更為積極地出臺各項幫扶中産階層發展的政策與舉措。

  中産階層不斷擴大,是社會發展必然趨勢。如果一個社會的結構呈現出橄欖型結構,那麼,這個社會就會變得穩定、務實,充滿理性,從而有利於建設符合大多數人利益的公平、公正的政治制度與經濟制度。因此,國家通過政策措施扶持中産階層發展,不斷擴大中産階層數量就成為當務之急。但我們同時也要勇於面對絕大多數老百姓並不富裕的國情,更不要故意誇大中産所佔的社會比例。要知道,“被中産”不只是在製造泡沫,更有可能影響決策,這是值得反思的。

  在承認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同時,更要清醒認識到國家還不發達、人民還不富裕的現實國情。現在所要做的不是在統計數字上將中産階層無限擴大,而是如何以科學嚴謹的態度,根據社會現實得出科學的結論,尤其是要謹防以“拍腦門”想當然的所謂研究成果來蒙蔽視聽娛樂國人。

  吳學安(江蘇 職員)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