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打擊網絡謠言須標本兼治

中國新聞光明日報 2014年08月01日 17:4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治理網絡謠言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徹底剷除網絡謠言滋生的土壤,不僅有賴於法律的約束力和震懾力,更有賴於社會透明度的增強和廣大網民素養的提升。

  近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依法對一批傳播謠言的互聯網站進行查處,31家謠言信息較為集中、沒有採取管理措施的網站被關停整改。相關負責人介紹,個別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惡意編造、傳播性質惡劣的謠言,“爆料”嚴重失實信息,這一行為嚴重違反社會公德,擾亂網上傳播秩序和社會秩序,一些網站因管理措施不到位,放任謠言傳播,造成惡劣影響。

  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為人們的信息溝通交流提供了廣闊空間。但與此同時,許多無中生有、肆意惡搞的網絡謠言亦頻頻出現,不僅嚴重污染了網絡環境,擾亂了公共秩序,也敗壞了社會風氣,損害了公共利益和當事人的聲譽。對於網民而言,如果不慎成為網絡謠言的受眾,就會逐漸失去正確的判斷力和辨別力,很容易認為這正是喜聞樂見的網絡魅力,長此以往,就會對這種網絡情境産生依賴,熱衷於瀏覽“陰暗新聞”,似乎一天看不到“超級爆料”,網絡就黯然失色、了無生趣。

  今年初,有關H7N9禽流感的謠言在全國各地蔓延,山西省太原市、忻州市及遼寧省瀋陽市警方抓獲了有關謠言散佈者,並將其行政拘留。國家流感中心有關專家表示,因無證據顯示H7N9會在人和人之間大規模傳播,預判春節人員流動不會造成疫情暴發。2012年,人民日報曾盤點了在社會上産生嚴重後果的十起網絡謠言案例,從“地震謠言”到“搶鹽風波”,再到“軍車進京謠言”等等,屢屢發作的網絡謠言,不僅攪得輿論紛紛擾擾,更鬧得人心惶惶,成為為害甚廣的社會毒瘤。

  時下,網絡謠言從造謠、傳謠到信謠,形成了一條信息鏈條,不僅損害個體,也危及社會。君不見,個別心理陰暗的網民,為謀取個人私利,蓄意抹黑、惡意誹謗,製造“陰暗新聞”;一些不負責任的網民,為跟風起鬨,爭當幫兇、推波助瀾,傳播不實謠言;不少網民為滿足獵奇慾望,不辨真假、盲信盲從,相信網上謠言。

  不言而喻,網絡謠言已經成為網絡世界裏的超級病毒,極易刺激一些網民的陰暗心理,對人們的是非判斷、誠信觀念、道德品質以及資訊需求、審美情趣、文化心態等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衝擊。早在2005年,中國精神文明網等多家網站聯合開展“網絡十大不文明行為徵集與評選活動”,10萬多人參加投票,“傳播謠言、散佈虛假信息”成為網民反映最強烈的“網絡十大不文明行為”之首。

  對於某些網民來説,網絡謠言正如尼古丁之於煙民,會産生一種深深的依賴症。因此,治理網絡謠言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應堅持標本兼治。首先,這有賴於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對網絡謠言的性質、責任認定、損害賠償以及管理的主體、程序、監督等都需要給予明確的界定。其次,要靠廣大網民守法自律,文明上網,不信謠,不傳謠。對受到網絡謠言蒙蔽的人來説,相關部門應善於在第一時間積極回應,披露真相,曝曬“造謠者”的用心,讓其臭名遠揚。再次,對網站而言,應加強自律、嚴把關口,強化信息發佈管理,不給網絡謠言提供傳播渠道。同時,網上治謠要想真正取得長效,更要依法管理,追究造謠者責任,鼓勵受害者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一言以蔽之,要徹底剷除網絡謠言滋生的土壤,不僅有賴於法律的約束力和震懾力,更有賴於社會透明度的增強和廣大網民素養的提升。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