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關心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紀事

新聞頻道 新華網 2014年08月01日 12:5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我臨東海情同深”

  ——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關心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紀事

   新華網北京8月1日電 今天出版的《福建日報》發表長篇通訊《“我臨東海情同深”——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關心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紀事》,並刊發評論員文章《愛我人民愛我軍》。全文如下:

   火紅的“八一”軍旗,在夏日熱風中獵獵飄揚。

   “愛我人民愛我軍”。這一充滿深情的詩句,正在實現全國雙擁城市“滿堂紅”的八閩大地回蕩。

   時間指針撥回到1991年1月,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全國雙擁工作會議在福州召開。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賦詩《軍民情·七律》相賀:“挽住雲河洗天青,閩山閩水物華新。小梅正吐黃金蕊,老榕先掬碧玉心。君馭南風冬亦暖,我臨東海情同深。難得舉城作一慶,愛我人民愛我軍。”這首詩作,刊發于當年1月13日《福建日報》上。

   “我和軍隊有著不解之緣,對軍隊懷有深厚感情。從小我就較多接受了我軍歷史的教育,親眼目睹了我軍很多老一輩領導人的風采,從少年時代就形成了對軍隊的真摯感情。後來,我在軍隊工作幾年,到地方任職後也時時關注著軍隊建設,經常同軍隊的同志打交道,對國防和軍隊建設情況還算比較了解。”

   2013年7月8日,在中央軍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民主生活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深情回顧了他與軍隊的不解之緣。

   自1985年6月到廈門任職起,到2002年10月從福建省省長任上調往浙江,習近平在福建工作了17年半,先後在廈門、寧德、福州,以及省委和省政府擔任領導職務。這17年半,正是習近平提到的“到地方任職”的重要時期。

   在閩工作期間,習近平親身參與、領導了福建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同時,他也時時關注和支持軍隊建設和發展,提出了關於國防和軍隊建設、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以及“雙擁”(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的重要思想。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為此,本報記者深入駐閩部隊,深入福州、廈門、寧德等地,追尋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時關心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開創軍政軍民團結新局面的點點滴滴——

   思深謀遠,目標堅定:建設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

   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先後在部隊、與國防和軍隊建設相關機構兼任過領導職務,包括:寧德軍分區黨委第一書記,福州軍分區黨委第一書記,福建省雙擁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福建陸軍預備役高炮師第一政委、黨委第一書記,福建省委武裝委員會主任,福建省國防動員委員會主任等。

   無論在什麼崗位,習近平對軍隊都懷有深深的感情。1996年,擔任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兼任福建預備役高炮師第一政委,1999年擔任代省長、2000年擔任省長後,他仍然兼任第一政委。

   “預備役師授軍銜最高就是預備役大校。參加預備役師活動時,已經是省領導的習近平,都穿上軍裝,戴上大校軍銜。他説,穿上軍裝不僅感到光榮,更感到身上的責任,要真正盡職盡責做好預備役的工作。”時任福建省政府副秘書長、高炮師預任副師長劉啟力回憶説。

   真摯的情感,蘊含著擔當。在閩工作期間,對於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習近平親力親為,著力幫助駐閩部隊解決重點難點問題,解除廣大官兵的後顧之憂;傾力推動雙擁工作,增進軍政軍民團結,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無論在什麼崗位,習近平始終關心國防和軍隊建設,並從戰略高度不斷深化、豐富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的認識。

   擔任福州市委書記不久,1990年7月24日,習近平主持召開“雙擁共建”工作會議暨總結表彰大會。他説:“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告訴我們,沒有人民的軍隊,就沒有人民的一切;沒有人民解放軍保衛海防和維護社會治安,就沒有安定穩定的社會局面;沒有人民解放軍的參加和支持,改革開放和各項建設事業就不可能順利進行。”

   經濟建設是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是什麼關係,如何正確處理兩者關係,促進協調發展?

   1995年7月31日,在福州市慶祝建軍68週年軍政座談會上,習近平從維護國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高度闡述了兩者關係:“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是構成這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最重要因素,是國家強盛、民族興旺的根本體現。經濟建設關係國家的發展,國防建設關係國家的安定,兩者相互依存,互為保障。經濟建設是全黨全國工作的中心,經濟的發展,必然為國防建設提供日益雄厚的物質基礎;而強大的人民軍隊和鞏固的國防,是我們順利進行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堅強後盾和可靠保證。二者統一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宏偉目標之中,是維護國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需要。”

   在2000年11月27日《中國國防報》刊發的通訊報道《支持國防建設就是支持經濟發展》中,習近平提出:“國無防不穩,民無兵不安。支持預備役部隊建設,就是支持經濟發展,就是支持改革開放。”

   新時期,黨需要建設一支什麼樣的人民軍隊?對此,有著豐富軍地工作經歷的習近平,在閩工作期間有深遠的思考。

   2002年8月3日,在福建預備役高炮師建師十週年紀念大會上,時任福建省省長、預備役高炮師第一政委習近平提出:“要把‘高舉旗幟、維護核心’作為最高的政治要求,確保部隊建設的正確方向。”他説:“預備役部隊是黨領導下新型人民武裝,一定要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在任何時候都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

   在刊發于《東海民兵》2002年第9期的署名文章《以“5·31”講話為指導,開創預備役部隊建設新局面》中,習近平提出,“把提高‘打贏’能力作為經常性中心工作,不斷推進軍事鬥爭準備向縱深發展”,為此,“必須不斷夯實軍事鬥爭準備的基礎”。

   這些基礎包括:進一步打牢部隊建設的組織基礎,確保“召之能來”;進一步打牢部隊的思想基礎,確保“召之願來”;進一步打牢部隊的法制基礎,確保“召之必來”;進一步打牢部隊的訓練基礎,確保“來之能戰”;進一步打牢部隊的預案準備基礎,確保“戰之能勝”。

   加強作風建設,直接關係軍隊形象和戰鬥力建設。習近平始終強調,要抓好部隊的作風建設,確保“打得贏”。

   2002年1月17日,在福建預備役高炮師黨委全委擴大會議上,習近平提出:“嚴格按照‘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要求,切實轉變作風狠抓落實。”他説:“抓部隊建設一定要從實效出發,從真正生成戰鬥力出發,千萬不能搞形式主義的東西,要把有限的精力、財力、物力用在提高戰鬥力上,把‘勁’使在加強部隊建設上,把‘功’花在提高工作效益上,不圖虛名、不爭彩頭,杜絕無效勞動和勞民傷財。”

   2013年3月11日,習近平在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明確指出,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是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為新形勢下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駐閩部隊的很多官兵説,習主席提出的強軍目標與他在福建期間關於軍隊建設的思考,思想精髓一脈相承,一以貫之。

   身體力行,實幹實效:支持部隊建設,責無旁貸,特事特辦

   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高度重視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他明確提出,支持軍隊建設是地方政府責無旁貸的事,要把部隊建設當成我們自己的事業一樣對待,因為“越是發展經濟,越是要建設一支強大的國防力量”。

   擔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後,習近平同時兼任福建預備役高炮師第一政委。儘管地方工作異常忙碌,他依然牽掛部隊,盡心盡職,要求自己做到“三個堅持”:每次需要第一政委參加的活動他都堅持到場,每當需要第一政委“拍板”的時候他都堅持作出明確指示,預備役部隊的重要情況他都要堅持聽取彙報。

   “從預備役部隊的高炮編組、作戰方案的擬定,到部隊的訓練、基礎建設等各個方面,首長都有很多具體的指示和要求。這麼多年過去了,回顧習主席當年對預備役高炮師的重視、關心,許多情景還歷歷在目。”時任預備役高炮師師長楊陸一回憶。

   預備役高炮師組建之初,基礎設施比較差,而高炮的專業性很強,要實現“打得贏”的目標,提高部隊戰鬥力,訓練基地建設成了當務之急。

   再窮也不能窮國防。對部隊面臨的難題,習近平想方設法幫助解決。

   1999年2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帶著發改、財政等部門的負責人現場辦公,當場拍板投入1800萬元興建預備役師軍官訓練中心。當年8月,訓練中心動工。兩年後,佔地200畝、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的訓練中心建成投入使用。

   後來考慮到打贏未來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需要,當時的師領導又向習近平做了專題彙報,希望提高部隊信息化水平,建設一個指揮自動化模擬訓練室。習近平高度重視,與有關部門反復研究,專門增加了經費。

   如今,這一訓練中心每年都組織師團兩級機關和預任軍官進行專業集訓,對提高現役軍官和預任軍官的組織指揮能力作用至巨。為推動訓練落到實處,習近平還深入訓練場檢查指導,身先士卒,&&上陣,與官兵同訓練。指導觀摩快速動員集結演練、給團以上幹部輔導授課,也是他經常做的事。

   “部隊的事,是國之大事,也是不尋常的特事。既然部隊的事是特事,那就要特事特辦。”在習近平看來,鞏固國防、支持軍隊建設,是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理應擺上重要議事日程。

   1992年初,海軍福建基地從寧德遷至省城。4月10日,習近平帶著福州市相關部門負責人到新營區現場辦公。

   還沒落座,習近平便風趣地對幾位部隊領導説:“你們要搬遷到這裡,困難肯定不少。”“你們別客氣,有多少難處,竹筒子倒豆子,全給倒出來。然後我們再逐個幫你們揀起來,一粒不能少。”

   於是,急待解決的難題一一擺到桌上:420名隨軍家屬子女需要落戶福州並解決就業入學,營區有24家大小工廠和108戶住戶需要騰讓,還有水電增容、城建、徵地、通信等一攬子棘手問題需要解決,涉及到3個區、16個部門、30多個單位。

   難題怎麼解?半天時間,福州市相關部門領走了各自任務,習近平還不放心,指派專人&&,檢查落實。此後,各部門迅速抓落實,逐一破解難題,在最短時間完成了任務。時任海軍福建基地司令員何林忠感嘆:“你們為我們辦事真像打仗那麼迅速。”

   福州市區,江厝路上車流如織。

   江厝路雙向四車道,東西朝向,東起福飛路,西至五鳳山名居小區,中段經過73121部隊營區,是營區通往外部的主要通道之一。

   “22年前,這裡可是一段泥濘的鄉間小路,戰備出動面臨著道路窄、行車難的困難,但由於資金不足修不了。”73121部隊原部隊長朱光泉回憶,1992年11月,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了解到該部隊的實際困難後,當即決定幫助部隊籌措資金,修建江厝路。

   僅經過40多天的緊張施工,全長2.5公里的重要戰備通道——江厝路,于1993年元旦正式通車。從此,部隊緊急出動時間大幅縮短。

   第31集團軍軍長馬成效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對事關部隊戰鬥力建設的大事,習近平總是給予全力支持,特事特辦,急事先辦,要事力辦。2002年6月,集團軍新建作戰指揮中心,時任省長習近平到軍部一起研究籌劃,協調解決資金缺口1500萬元,較好促進了集團軍部隊信息化建設水平的提升。

   習近平多次慰問駐榕空軍部隊,他鄭重承諾,部隊有什麼需要地方做的,福州市將發揚馬上就辦精神,搞好服務。

   2000年,在政府機構改革中,其他省市的支前辦都取消或合併了,福建省要不要也這樣做?時任省長、省機構編制委員會主任習近平態度明確:為了保障雙擁工作的落實,這個機構要保留;不僅編制保留,經費還要追加。正是由於這樣堅決的態度,福建省成為目前全國唯一保留省、市、縣三級支前辦機構的省份。

   心心相印,魚水情深。

   駐閩部隊在保一方安寧的同時,也積極支持和參與地方兩個文明建設,為福建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鼓山隧道、福廈路拓寬、機場擴建、水口電站、福建煉油廠……眾多重點項目建設都凝結了駐閩部隊官兵們的血汗。在抗洪搶險等急難險重任務中,他們築成八閩百姓最值得信賴的鋼鐵長城。

    心繫官兵,深情厚意:上海島下連隊,幫助基層官兵解憂難

   1987年7月20日,廈門大嶝島上,烈日炎炎,一群熟悉的身影再次出現。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習近平和市直有關部門同志一起上哨位、走坑道、進軍營……汗水灑遍大嶝營區的每個角落。

   基層至上、士兵第一,把官兵的冷暖放在心上。

   每當回憶起2002年的春節,省武警總隊福州支隊戰勤科科長楊軍都十分激動。

   “那年1月,我被分配到省武警總隊省政府中隊當見習排長。2月9日,習近平省長就來慰問我們了。”楊軍清楚地記得,習省長到部隊以後,不是進會議室開會,而是直接進班進排,看望官兵戰士生活起居的地方。

   “晚上會不會冷?棉被會不會太薄?夏天有沒有挂蚊帳?”楊軍回憶道,習省長在營房內一邊摸著士兵們蓋的被子,一邊關切詢問大家的生活情況。

   接著,習近平又來到伙房,發現炒菜的油煙排不出去,官兵們只能在煙氣中吃飯,就餐環境很不好,他當即表示,要配備一個一樓到四樓的煙囪,徹底解決排氣系統老化的問題。

   楊軍説,那個冬日,習近平細緻入微的關懷猶如一股暖陽照進了每個官兵的心頭。

   傾心盡力,為部隊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

   1991年5月17日,73121部隊剛從連江搬遷至福州市區,百業待興。當晚,習近平率領福州市五套班子,12個局30多人冒雨到部隊營區現場辦公。

   “在帳篷內,習近平同志與相關領導當場研究,拍板解決300多個家屬子女戶口進福州的問題。”73121部隊原政委馬躍徵説,半年之內,隨軍家屬子女全部在福州落戶,隨軍子女也陸續通過轉學或者寄讀的方式到福州市的優質中小學就讀,“幹部戰士們的後顧之憂解決了,大家就更安心服役了。”

   福建是著名革命老區、人民軍隊的重要發祥地之一,雙擁工作歷史悠久、根基深厚。在革命戰爭年代,上杭縣才溪鄉成為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擁軍愛民模範鄉”。在新時期,福建人民弘揚光榮傳統,推動雙擁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主政寧德、福州期間,習近平兼任軍分區黨委第一書記。他對雙擁工作的重視、支持,深得當地駐軍官兵的稱讚。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時,他還被評為全省26名擁軍優屬模範之一。

   在福州工作期間,習近平強調,雙擁工作是一項廣大軍民長期參與的社會實踐,必須走制度化、規範化的道路。

   上世紀90年代,福州市探索出了政策擁軍、物資擁軍、科技擁軍、服務擁軍等一系列長效做法,並出臺了《關於在農村全面開展義務兵養老保險工作的通知》、《福州市〈軍人撫恤優待條例〉細則》等政策法規,切實維護軍人合法權益,保證各項優撫安置政策落到實處。

   正是有了習近平的直接推動,正是有了他打下的良好基礎,1992年1月至今,福州市已連續七次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當時,駐榕部隊廣大官兵都親切地稱讚習近平是“擁軍書記”。

   到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後,習近平親任省雙擁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他身體力行、以上率下、示範帶動,我省雙擁工作持續推進,佳績不斷。

   1996年11月29日,《福建省擁軍優屬若干規定》由福建省人大常委會頒布並實施。這是全國第一部雙擁工作地方性法規,對福建省擁軍優屬工作、對促進國防建設起了重要作用。近年來,福建省陸續出臺優撫安置、涉軍維權、徵兵工作、交通戰備等方面的法規,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擁軍優屬政策法規體系。

   為了改善駐軍生活條件,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來,省委和省政府每年都把為部隊辦實事列入為民辦實事的內容,積極支持部隊發展農副業生産。1994年至今,幫助駐閩部隊開展“三個一好”(現為“四個一好”)活動(即一個好食堂,一個好菜地,一個好飲水,一個好豬圈),先後幫助扶持約2200多個基層連隊建設“三個一好”“四個一好”項目,幫助扶持軍師級部隊建設120多個“兩基地、一中心”(副食品基地、培訓基地及生産生活服務中心)項目,改善了部隊生産生活設施,增加了有效供給,提高了部隊官兵生活水平。

   薪火相傳,共創輝煌。目前,福建成為全國唯一連續三屆所有設區市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的“滿堂紅”省份。

   當下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正鼓舞人心,催人奮進。

   這個夢想是強國夢,也是強軍夢。沒有一個鞏固國防,沒有一支強大軍隊,實現中國夢就沒有保障。

   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強軍目標,高瞻遠矚,思想深邃,引領國防和軍隊建設實現新跨越。

   萬眾一心築長城,人民永遠是靠山。當前,福建軍民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推動福建改革開放、科學發展,在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偉大征程中描繪新的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福建日報記者 段金柱 鄭璜 張靜雯 儲白珊)

  愛我人民愛我軍

  福建日報評論員

   今天,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八十七週年紀念日。

   八十七載軍旗獵獵,八十七載軍歌嘹亮,八十七載歲月崢嶸,鑄就了一部無數英雄志士前赴後繼、建功立業的壯美史詩,譜寫了一曲軍民同呼吸、共命運的動人讚歌。憶往昔,思今朝,在這個光輝的日子裏,回望人民軍隊走過的波瀾壯闊的歷程,品味跌宕起伏的恢弘歷史,重溫習近平總書記二十三年前的詩作《軍民情·七律》,我們倍受感動,深受啟迪。

   “挽住雲河洗天青,閩山閩水物華新。小梅正吐黃金蕊,老榕先掬碧玉心。君馭南風冬亦暖,我臨東海情同深。難得舉城作一慶,愛我人民愛我軍。”那是二十三年前初春時節,適逢全國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會議在榕召開,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有感而發,吟詩相賀。全詩意象清新、意境開闊,飽含習近平同志對人民、對軍隊的深厚感情。頭上,是一碧如洗的萬里長空;腳下,是生機勃發的廣袤大地。榕城盛開雙擁花,軍民共話魚水情。當此情此景,作者由衷抒寫出“愛我人民愛我軍”的鏗鏘詩句,對人民、對軍隊的熱愛之情沛然流露,殷殷可鑒。

   “愛我人民愛我軍”,這是對擁軍愛民光榮傳統的高度濃縮。多年來,習近平同志始終高度重視雙擁工作,對人民軍隊一往情深,大力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他在福建工作期間,竭盡全力為部隊辦實事、解憂難,對福建雙擁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了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他強調指出,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實現富國強軍相統一的根本目的是維護核心利益、實現和平發展,重要途徑是走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政治保障是軍政軍民團結。這些重要論述,立意高遠、思想深邃、內涵豐富,與“愛我人民愛我軍”的深刻思想一脈相承,充分體現了黨的軍事指導理論的與時俱進,為我們新形勢下做好雙擁工作、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愛我人民愛我軍”,“雙擁”傳統在閩山閩水間源遠流長,根深葉茂。不論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不論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還是在抗災搶險的危急關頭,不論在革命老區,還是在沿海城鄉,軍民心手相連、福難同擔、艱苦奮鬥的動人場景歷歷在目。我省的雙擁工作一直走在全國前列。這種熠熠生輝的“紅色基因”,這種割捨不斷的軍民情誼,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代代相傳。

   沒有一個鞏固的國防,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實現中國夢就沒有保障;沒有一個富強的國家做後盾,國防和軍隊建設就成了無源之水。“愛我人民愛我軍”,響亮回應了時代的呼喚,體現了強國夢與強軍夢的內在統一。我省當下正處在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繁榮發展的美好前景,從未如此清晰地展現在我們眼前。軍民戮力同心、眾志成城,必能更好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為改革發展提供堅強保障。我省處於海防一線,發揚擁軍愛民的優良傳統,將發展經濟與國防需求緊密結合,才能為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作出更大的貢獻。

   人民子弟兵走過的輝煌歷程,鐫刻于祖國河山之上,深烙在全國億萬人民心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風雲變幻的外部環境,我們仍將以“愛我人民愛我軍”的深情,弘揚擁軍愛民的優良傳統,進一步增強做好雙擁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走好軍民融合式發展之路。我們將把握重大機遇,加快發展步伐,努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在富民強省的同時,為國防和軍隊建設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

   “愛我人民愛我軍”。讓我們與廣大駐閩官兵一道,肩負起時代和人民的重托,攜手並肩,奮力拼搏,書寫軍民魚水情的嶄新篇章,匯聚強大合力,共同推進福建的改革開放、科學發展,努力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

編輯:孫潔 責任編輯:張蘭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