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校訓背後的“為人”與“為學”

中國新聞新華網 2014年07月24日 15:3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新華網上海7月24日電(吳振東、許瀾博)對於剛收到錄取通知書的學子們來説,對大學的認識或許是從校訓開始的。校訓,凝聚著一所大學的精神氣、育人綱,寥寥數字,意蘊深遠。

  在上海理工大學校園,銘刻著“信義勤愛”四個大字的校訓石,靜默而立。1906年,學校的前身滬江大學在此創辦,8年後,滬江大學將“信義勤愛”正式立為校訓,其後歷經學校更名、院係改革等大事件,校訓始終未變,一直到2006年百年校慶,校方才在原來的四字之後加上“思學志遠”,對“為學”提出更高要求。

  “‘信’‘義’‘勤’‘愛’幾個字簡簡單單,卻是先賢推崇的基本為人準則,在其指引下,‘信崇真理、義重仁厚、勤學實幹、愛國敬業’的滬江精神傳承至今。”上海理工大學黨委書記沈煒介紹説,如今的八字校訓中,“思”與“學”體現了學校對教育本質的回歸,“志”和“遠”則意在立志、崇遠,重在培育青年人的學識抱負。

  “為人”與“為學”,百年間,上理師生其實已找到了二者的最佳結合點。1917年,滬江大學創辦國內首個社會學實驗基地——“滬東公社”,將人才訓練與社會服務相融通,開創我國大學服務社會之先河。2002年,上理成立創行團隊,持續開展農業保險推廣、秸稈能源推廣應用、農社對接等50余個社會公益項目,而在各個公益服務領域,更不乏上理青年志願者的足跡。

  去年本科畢業後,蔣維和同伴們收拾行裝,奔赴2000公里外的貴州山區開始一年支教生活。他説,要教會孩子們更多知識,幫助他們走出大山,認識世界。“在貴州的一年,是我離上理最遠的365天,但也是我離上理最近的365天,這就是校訓教會我的道理,要有兼濟天下的家國情懷。”蔣維説。

  同上海理工大學一樣,由黃炎培先生於1918年在滬創辦的中華職業學校同樣歷史厚重。創辦之初,黃炎培便親自立下“敬業樂群”的校訓,如今這四個字依舊閃耀在學校的各個角落。

  黃炎培曾這樣解釋“敬業樂群”:“敬業”指對所習之職業具嗜好心,所在之事具責任心;“樂群”是指具有優美和樂之情操及共同協作之精神。在其職教理念指導下,中華職校桃李芬芳,從這裡先後走出了鄒韜奮、張聞天、顧準、徐伯昕、江竹筠、秦怡等傑出才俊。

  “‘敬業樂群’是黃老先生職業理念的精髓,也是當前職業教育的育人目標,更是對全社會職業人的要求。”中華職校現任校長唐威表示。

  “‘敬業樂群’簡單明了地教會學生怎樣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85歲老校友范洪濤對記者説,看到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職業教育發展,自己感到很欣慰。“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是國家的兩個輪子,不能偏廢。當前國家急需高素質、複合型技術精英,職業學校更要勇擔使命。”

  據悉,上海近年採取推進職教課程體系建設及雙師型教師培養、舉辦職業技能大賽、推動中高職貫通等途徑,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一批新老職教品牌取得了育人的纍纍成果。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