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八旬老人被家人遺忘 在精神病院生活34年

社會新聞錢江晚報 2014年07月23日 10:2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不出意外,83歲的老姚,將在精神病院度過余生。

  作為永康市第三人民醫院最“資深”的病人,老姚已經在這個精神病專科醫院生活了34年,而這個醫院的建院時間不過39年。

  據統計,在永康三院,像老姚一樣,住院超過1年的病人近60個。他們中的許多人,其實早已經過治療達到出院標準,但因為各種原因,卻始終佔著病床,滯留醫院。

  對這些病人,醫院有一個統一的稱呼——壓床病人。

  一邊是被家人遺忘的壓床病人,回不了家;一邊是更多的病人在排隊,這成了一個讓人糾結的難題。

  住了34年的老姚

  其實早就可以出院了

  在永康三院,沒有人不知道老姚。他比病區所有醫護人員的資歷都要老。

  老姚是因為精神分裂症住院的。

  但他一直保持著當年的生活習慣。比如,每天鍛鍊身體、洗一次冷水澡。

  年輕時,老姚個性很強,在醫院動不動就和人打架。隨著年紀變大,老姚的性格也逐漸變得溫和。

  現在的老姚,耳朵背了,牙齒也沒剩下幾顆。為了照顧他,午飯時,醫院會專門煮一碗很爛的麵條,裏面還會加一個雞蛋。

  應蓉蓉是老姚所在三病區的護士長。她説,老姚在這裡,並不愁吃穿。他的單位會發退休金,夠在醫院開支;他沒有妻子兒女,兩個侄子會不時來看他。

  “按照老姚的狀況,完全可以接回去安享晚年。”應蓉蓉説。

  據統計,在永康三院,常規住院病人大約50人,像老姚一樣長期呆在醫院的有13人。其中,超過1年的有13人,超過3年的有4人。

  在永康三院,還有一幢自成一體的小院子。院子有600平米,一面是圍墻,其他3面是二層樓房。

  這裡是永康市重度精神殘疾人托養中心所在地,47名男性精神病患者就住在這裡。

  一般,進入托養中心的患者需要符合幾個條件,比如重度精神殘疾,家庭條件比較困難等,具體名單需要經過殘聯確定。

  我們到這個小院子的那天,在這一群好動的患者中,專心致志看書的老呂很顯眼。

  他正在看一本《意林》。每天上午8點半到10點半,是他們參加康復治療時間,大部分時間老呂都坐在閱覽室看書。

  老呂今年47歲,託管中心2011年成立時,他就在了,在這些人裏,他學歷最高,他是讀研期間,發病輟學的。

  老呂説話文氣,能和我們輕鬆交流。

  托養中心護士長曹海鷹説,老呂患的是精神分裂症,狀況還算好。只是情感比較淡薄,參加社會活動少,很少融入其他室友。

  他沒有直系親屬,送進來後,平時看他的人也不多。

  在托養中心副主任醫師夏勇軍看來,老呂和托養中心的大部分病人一樣,都符合出院指徵。

  一個難題

  一邊是可以出院的病人不出院

  一邊是床位緊缺

  “他們大部分是慢性衰退型精神分裂症,其他是中重度精神發育遲滯,也就是癡呆,治不好的。”夏勇軍説, 按照托養政策,當托養病人病情穩定或年齡超過60歲時,可以解除托養,回歸社會、家庭。

  而正常情況下,被托養的病人經過幾個月的治療,病情就會穩定下來,這個時候,只要家屬把人接回去,盡心照顧,定時定量服藥即可。

  但實際上,托養中心成立4年來,流動的患者數量僅六七個,“真正狀況好轉,家屬來接回去的只有1個。”其他大部分是因為疾病,或死亡而離開的。

  一邊是低流動性,一邊是更多的患者在等床位。

  目前,永康托養中心總共62個床位都是滿員。據永康殘聯的統計,2014年,永康享受託養政策的重度殘疾人超過了850名。其中,享受集中托養的120多個,其他都是居家托養。重度精神病患者的集中托養點,就在永康三院。

  “對於集中托養來説,床位是一直缺的。有些沒有排到集中托養的,只好先採取居家托養的方式。按照政策,居家托養也有補助,但今年有十幾個人寧願放棄這個補助,排隊等待集中托養的床位。”永康殘聯的一位工作人員説,集中托養的床位即便再增加50個也遠遠不能滿足需求,“畢竟,這種方式對病人的恢復,效果要好很多。”

  一個期待

  醫院向主管部門建議

  建立親屬定期探視制度

  在曹海鷹看來,托養病人流動性差,既有相關政策問題,還有一個原因是家庭責任心缺失。

  據了解,目前托養政策中,雖然規定了達到一定條件可以解除托養,但如何解除卻沒有明確規定。

  所以,如果家屬拒絕接回病人,醫院也沒有辦法,“我們有規定,病人如果出院,一定要家屬來接。家屬不接,出於人道主義,也不能直接把人扔在家門口。”

  曹海鷹説,家屬拒絕接收病人,常用的理由是:在家裏沒人管,又發病犯事怎麼辦?

  真實的原因則是把病人接回家,意味著要多一個勞動力去看護他,而在托養中心,不用花多少錢,患者就可以享受到很好的照顧。

  錢江晚報記者從殘聯了解到,現在享受集中托養政策的病人,每人每年財政會補貼1萬5千元。一般情況下,患者只需要另付些伙食費就可以了。

  現在,托養中心的條件普遍都不錯。比如,永康三院托養中心,除了有專門醫護人員,還有健身房、閱覽室、卡拉OK房、手工製作房等配套設施。

  “發達國家白天托養,晚上由家屬接回家。在中國,則成了全托。”夏勇軍説,這有點變味。

  因為家屬不願接人,很多“壓床病人”都處於親情缺乏的境地。在托養中心登記的探視表裏,大部分家屬探視的頻率是兩到三個月一次。只有六七個家屬,一兩個星期探視一次。

  這些病人長期呆在托養中心,社會功能會衰退,人變得呆滯,也容易出現軀體疾病。如今,托養中心每天都組織病人做一些恢復活動。比如做些零工,發代金券去超市買東西等,以減緩社會功能衰退。

  今年4月份,永康三院曾向主管部門建議,建立家屬定期探視制度,“這不僅有利於病人恢復,也有助於維護病人和親屬之間的感情。”

  去年,南京一家福利院規定,如果老人要入住養老院,子女必須至少一個月來看望老人一次。做不到這樣的承諾,福利院就會拒絕老人入住。

  1年試行以來,福利院評估了300個老人的家庭,最後有10%的老人被拒收。

  而且,在收預付款時,福利院一次最多收一兩個月,目的也是為了讓子女來繳費時,多看望老人。

  另外,廣州一家老年公寓推出了《親情協議》,提醒子女盡孝。不常探望的父母,院方會通過短信、電話、電郵等方式,不停發出“快來看老人”的溫馨提示。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