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首頁 > 新聞頻道 > 台灣新聞 > 正文

台北地層出現下陷危機

 

CCTV.com  2008年01月01日 11:26  來源:  
進入[海峽兩岸]>>

    點擊查看視頻>>>>

    CCTV.COM消息(海峽兩岸)主持人:歡迎您繼續關注《海峽兩岸》。據台灣媒體報道,台灣水利部門日前監測發現,地層穩定了20年的台北盆地有連續三年下陷的異常現象,累計下陷的深度已經達到7.2厘米,而且下陷的區域大都集中在幾條施工當中的地鐵線和超高層大樓的附近,另外台北地下水位的下降也非常的快,最深達到了10多厘米。那麼台北地層為什麼出現下陷的狀況?如何解決地層下陷的問題呢?就這方面的話題,今天我們通過衛星連線的方式,邀請到台灣的兩位嘉賓來共同分析。一位是台灣東森電視臺的電視製作人洪培翔先生,還有一位是台北大學的鄭又平教授,二位好。您好。主持人好,各位朋友們大家好。我們首先來通過一段短片了解一下相關的背景情況。

    小片1:據台灣媒體報道,近年來台北地層連續下陷引起各方關注。台灣水利部門委託台灣工研院在2004年到2006年,連續三年對台北盆地的地層變化進行了監測,結果發現,台北盆地連續三年出現下陷情況,下陷的速度為平均每年2.4厘米,累計下陷深度達到7.2厘米。台北盆地下陷區域主要集中在幾條正在修建中的地鐵沿線附近,比如台北地鐵蘆洲線、中山區周圍地層下陷每年達到2.6厘米,地鐵新莊線附近地層每年下陷2.3厘米,地鐵三重線附近地層則每年下降1.5厘米。監測還發現,台北盆地的地下水位下降也很快,最深達到10多米。

    台灣水利部門發言人:從2006年跟今年的資料有發現,確實有下陷情況。最嚴重的是在蘆洲鄉的中正路,達到負的2.6厘米,一年。

    據了解,台北盆地曾經因為大量抽取地下水發生過地層下陷危機。1964年,台北盆地有2200多口水井,總抽水量遠遠超過地下水的安全出水量,結果造成台北市城中區、台北縣三重、新莊等地的地下水位以平均每年2.7米的速度下降。1968年,台灣當局制訂了禁止抽取地下水的規定,但沉陷的地層已經無法改變。台灣水利部門的官員表示,目前地下水位的再次下降,是二十幾年來少見的異常警訊,值得關注。

    主持人:我們看到台灣媒體報道説,台灣水利部門在監測2004年到2006年,台北盆地的整個地層變化的時候發現,台北盆地已經連續三年以平均每年2.4厘米這樣的速度在下陷,這個2厘米多的這個數字從表面上來看好像並不嚴重,可是專家卻認為,這是一個異常的警訊,應該要立即追蹤查明原因,那麼為什麼這個地層下陷的狀況會引起專家這樣的重視呢?   

    台灣東森電視臺電視製作人 洪培翔:過去我們在台灣印象當中,應該主要是發生在台灣的西南部沿海這些地區,它當地的地層下陷當然有很多原因,主要是因為養殖漁業者它超抽地下水,導致經年累月之後,地下水不斷下降,最後地層下陷,不過我們前幾天看到台北發佈這樣的新聞,那麼水利單位他們的監測發現,台北盆地竟然也出現了地層下陷,這個情況可以説是一個警訊,不過剛才主持人問到的是這個地層下陷的狀況究竟有多麼嚴重,我們來看看,我今天帶了幾張照片,是在西南部沿海這個地方,那麼當這個地層下陷發生之後,我們鏡頭可以看得到,你看到這幾個小朋友在鏡頭前面很開心,但是後方這個房子,您可以看到它的高度已經不見了一半,等於是説有一半的部分是在地表以下,當然不是當初設計就是這樣子,而是因為地層下陷造成這樣的結果。

    再看到另外一張同樣也是,這張照片的話也是跟剛才的狀況一樣,你可以看到,房子一半已經陷入到地面了,那麼地層下陷可以導致什麼樣的後果?包括現在您看到這個房子的結構受到龜裂影響之外,更嚴重的部分是可能會引起海水倒灌,那麼前一陣子清明節掃墓的時候,很多人是滑着船去掃墓,為什麼?因為他們的祖先的墓地已經,您可以看到,海水倒灌,結果導致這個墓地都已經浸泡在水裏頭了,那麼透過這幾張照片,您大概可以想像一下,地層下陷它所造成的影響是什麼?

    主持人:那麼鄭教授認為這個地層下陷給台灣的民眾會帶來怎麼樣的困擾呢?

    台北大學教授 鄭又平:它的下降帶來的這個影響,當然最明顯的就是説你可能會造成排水的不良,那麼在颱風大雨的時候可能造成淹水的現象,除此之外房屋會造成龜裂,那麼房屋的結構可能受到影響,再加上整個這個土地的這個地下水的流失,它造成了土地土壤的這個結構跟它的值都出現惡化的情形。而且一旦這個地的地勢它地層下降之後,它不太可能能夠恢復,我們可以想辦法去恢復地下的水位,但是地層、地表一旦下陷之後,它是沒有辦法恢復的,也就是説,它造成的是永久的傷害。

    主持人:在50、60年代的時候,我們了解到台北盆地也曾經發生過地層下陷的危機,據説當時是因為大量的抽取地下水而造成的,而我們知道這個地下水它支撐地盤,也是乾旱時候的一個救命水,是相當重要的,那麼當時大量抽取地下水的狀況到底有多嚴重呢?洪先生。

    台灣東森電視臺電視製作人 洪培翔:台灣是一個海島,事實上它的降雨量是非常豐沛的,但問題出在它所降雨的空間跟時間的分佈不均,比方説夏天是下雨的旺季,那麼到了冬天的話就變成是枯水期,所以你如何能夠蓄積這些水量是執政者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你要解決這個老百姓用水的需求,那麼在當年由於這個水庫等等這些蓄水的設備並不完善,所以老百姓在需要水源的情況之下,就必須要往地下去找水,那麼在幾十年前台北盆地下方所蘊藏的地下水,事實上是蠻豐沛的,據説只要掘地不用非常深的深度,你就可以輕易地挖到水源,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大量挖掘,那麼有一個數字是在1964年的時候,根據統計,整個台北盆地大台北地區,大約有高達2335口井,平均一年抽掉地下水是高達3億噸,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數字,在這種情況之下沒有節制的抽取,導致每年這個下降的,地層下陷的深度大約是高達15厘米,那麼在這樣經年月累的情況下,當然是後來政府也發現了這個事情的嚴重性,那麼開始加以管制,也公佈了一些管制的法條,終於把這個狀況給穩定下來,但是在過去可以説是穩定了20多年的台北盆地竟然又出現了地層下陷,就是有必要要去找出它這個引起的原因來做後續的防範。

    小片2:據台灣媒體報道,造成台北盆地近年再度下陷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地鐵工程建設的影響,另一個是摩天大樓太多。當時修建地鐵工程向下開挖地層時,往往會涌出大量的地下水,為了不干擾施工,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把地下水抽掉,這樣就破壞了這個地方的地下水位平衡,導致地層下陷。

    台灣水利部門發言人:這種狀況下,我們也許捷運在施工工程中,怎麼處理地下水問題,要請捷運局更審慎來處理。

    另外超高層大樓,也是引起地層下陷的原因之一。臺大一位地質係教授説,為了提高抗震強度,現在許多超高大樓都把地基樁子打到岩盤上,強震襲來時,如果高樓位於地質軟弱區和下陷區,大樓的劇烈搖晃或許不會損傷自身,但很可能造成周邊地層的沉陷,地表和房屋就會因為超高樓的搖晃而變形。以台北101大樓為例,大樓基樁打了80米深,當地震發生時,大樓周邊的民居都要受到影響。

    主持人:近20年來,台北盆地的地層都是相當穩定的,那麼現在又出現了下陷這種狀況,有人就分析説,這個下陷的區域基本都集中在幾條施工當中的捷運線,也就是大陸所説的地鐵沿線的附近,所以人們就認為説,是因為地鐵的工程而導致了這個地層的下陷,那麼鄭教授您接受這樣的一種看法嗎?

    台北大學教授 鄭又平:我想這個分析,其實也不是我們一般人所預測出來的結果,它是經濟、地質學家以及水利專家們去評估的,大家判斷出來的所得到的一個結論,這個結論我個人認為説是相當可信的,這些捷運工程在進行的當中,會涌出來地下水,那麼工程單位施工的時候,第一個做法就是把這個地下水先抽出來,但是這個地下水一旦大量開發之後呢,出現了一個狀況,就是説這個地下的含水層裏面的水分抽光了,抽光了之後,土地的土壤裏面的這個粒子,顆粒之間的含水分減少,就變成説只有單純由土壤的顆粒來承擔整個地表的重量,那麼這個造成的後果就是地層逐漸的下降。如果是在德國,他們是要求説你地下水抽出來之後,必須要重新根據一定的管路回到補助地下水的水源的源頭,再重新再去補足地下水的水位。

    在台灣包括雪山隧道我們都看到了,台灣過去這幾年來,大型工程不管是民間的或者是公共工程的這一個開發建築,都是把地下水抽出來以後,就把他傾倒到排水系統裏面去,一旦進入排水系統它就進入河流或者是海洋,它就不再回到地底下去。所以台北市這一次我們所看到的地層下陷的主要幾個地方,譬如説辛莊、內湖、山重都是隨着捷運線的沿線所産生出來的現象。

    主持人:那麼為什麼台灣的捷運部門,沒有注意到,在捷運的建設過程中,對地下水的這個回收利用或者是重新補助只抽不補?

    台灣東森電視臺電視製作人 洪培翔:在捷運局方面,他們的回應則是説,走地下部分大概開挖的深度是20、30米的部分,那勢必會碰觸到地下水這個地方,那麼一旦碰到的時候,所謂的公法就是築起的這個深的“連續壁”,它是能夠阻斷這個地下水,讓它能夠自然的改道,所以讓這個地下水能夠自然的改道之外,當然就不會影響到所謂的地層下陷,不過回頭他們又説,在地下水這個部分處理,那麼就好像是你把這個地下水抽取來之後,你必須要有一個回注的一個流程,你必須要注意到,就是説你有地下水的抽取井,但是同樣的,你也必須要有一個補助井,但是問題來了,這個補助井究竟要打在哪?才能夠有效的將這些地下水回填到這個地表之下。這個地方捷運局他們自己也搞不太清楚,那麼有沒有做,這個環評單位有沒有做後續的追蹤,這個部分也是值得後續繼續去調查的。

    主持人:我們看到台灣媒體報道説,在台北地區的一些摩天大樓也是造成地層下陷的一個元兇之一,那麼這些大樓為什麼它會造成地層的下陷呢?

    台灣東森電視臺電視製作人 洪培翔: 在台北盆地這個地表上面土質是比較松軟的,那麼當初在建造這些所謂的超高摩天大樓的時候,當然有一些爭議的聲音,還有憂慮的聲音出現,會擔心101建了之後,它究竟是不是,這個地方到底適不適合建這樣子的超高摩天大樓,那麼它落成之後,現在關心的是101究竟對於這個台北盆地所謂您剛才提到這些問題,會不會出現什麼樣的影響?當然不只101,一些超高大樓,這個周邊的這些民宅是不是也會受到影響,在建築的過程當中,是不是已經出現一些民宅也受到地基開挖的這個情況,導致所謂的墻壁龜裂,甚至更嚴重的是地層下陷。

    前不久甚至還有一位研究學者提出了一個,他個人非常獨特的觀點,他説台北盆地近年來發生的地震,頻率增加,恐怕是跟這個101有關係,因為101大樓它太高了,它的地基打得太深了,打了80米,然後直接把地基打到地盤上面去,那麼導致下面這個掏空的情況之下,當然也連帶了,造成所謂的地震頻率增加這樣的情況,不過當然這個研究報告出來之後,當然見仁見智,也有很多學者覺得是無稽之談了,不過由此可見,所謂的在台北盆地這樣子一個所謂敏感的地層上面,要建築這些超高層建築物,的確是有它必須要考量的地方。

    主持人:最後再來討論這個問題,洪先生,您認為有哪些辦法可以解決目前地層下陷這個狀況呢?

    台灣東森電視臺電視製作人 洪培翔:在台灣地層下陷最嚴重的地方是在西南部沿海的這個地方,我們來看看當局如果不有所作為的話,那麼民眾要如何來解決這樣的問題。

    這張照片大家看了可能會覺得非常諷刺,這當中是在西南部這個地方,地層下陷算是非常嚴重的地方,這上面您可以看到,移屋,這是一個服務,所謂的移屋就是説如果你們家地層下陷太嚴重的話,它提供你這樣移屋的服務,它可以把你的房子給架高,或者是它可以把你的房子給轉向,甚至是整個移到另外一個地勢比較高的地方。

    那麼另外一個,我們來看看,這張照片就是所謂的移屋之後的效果,這個房子整整被墊高了,您看到這下面地基這個部分,大約是有2米的高度,這2米的高度的概念是什麼?這2米的高度是留做以後地層下陷的量,也就是説,當地的民眾在建房子的時候已經把地層下陷,也許未來幾十年之後所可能下陷的這個部分都已經算進去了,那當局不有所作為的話,民眾要這樣子來,這個看起來實在是令人覺得非常諷刺的一個狀況。

    那我們看到,如果説這個地層下陷的狀況未來要怎麼樣去防範?就都市裏頭來看的話,當然目前最主要的就是,你包括一些政府動到一個公共工程還有一些所謂比較超高的建築物在建設的過程當中,你除了有事先的環評必須要來進行之外,最重要的是後續你在整個施做的過程當中,你是否能夠有效監控。這個補助井究竟要打在哪,才能夠有效將這個地下水做好總量的管制,這個部分必須要清清楚楚地做法令的規範,而不是由建商或者是捷運公司你們自行去處理,那麼很多人走在街上,看到為什麼捷運工地會有大量的水源源源不絕冒出來的時候,尤其是碰到枯水期的時候,你會覺得更加的心疼,為什麼這些地下水就這樣子白白地被浪費掉,但是相關機關卻沒有做進一步的法令規範還有後續的追蹤。

    那麼包括是在西南部沿海這個地方,你如何能夠有效去開源,有效去節流,才能做到最後真正的所謂的地下水量的總量管制,這個地層下陷是回不來,但是現在我們發現這個警訊的時候,能做的時候還來得及做,否則將來真的是後悔都來不及了。

    主持人:好,今天謝謝鄭教授也謝謝洪先生,為我們就台北地層下陷這個話題分享你們的觀點,謝謝。謝謝。也感謝觀眾朋友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下期節目我們再見。

責編:劉莉岩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