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愛西柚推薦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視頻專輯熱播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舌尖上的中國》海報
                                《舌尖上的中國》海報

    萬萬沒預料到,一部以美食為主題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這幾天的風頭竟力壓各種電視連續劇,成為連日來的微博“刷屏利器”並高居話題榜,甚至讓許多早已“拋棄”了電視的80後“吃貨”們,紛紛鎖定每晚22:30的央視一套,坐等這部“吃貨指南”。非黃金檔播出的一部紀錄片,緣何迅速風靡全國?
    記者採訪多位業內人士和電視觀眾後發現,人文味和市井味的完美融合造就了該片的獨特氣質。從《舌尖上的中國》中,更折射了中國紀錄片從“仰視”到“平視”的新趨勢。

    市井味 人文味,讓它區別於以往所有美食節目

    許多觀眾表示,以往展現中國美食的影像素材,更多的是以烹飪大師或美食名家、菜係流派、地域特色來結構,展現的是精湛的廚藝和繁複的過程,能夠看到的電視節目也多以“比賽”的形式出現。而《舌尖上的中國》以濃濃的生活氣息和草根氣息,讓它在以往太多的中國美食節目中得以脫穎而出。市井味和人文味的和諧“混搭”,是《舌尖上的中國》成功的最突出因素。

    在第一部分《時間的味道》中,有網友對“蝦醬奶奶”記憶猶新。片中的香港大澳島上,一個老奶奶在偏僻的小作坊生産很受歡迎牌子的蝦醬。對著墻上的一張照片,老奶奶忽然哭了。原來照片是老奶奶已逝的老伴,他倆在一起做了一輩子的蝦醬。“時間的味道”就這樣一下抓住了觀眾的心。正如總導演陳曉卿説的,《舌尖上的中國》是通過吃食的故事來展示普通中國人的人生況味。

    “讓我想念媽媽做的飯了……”一位網友在微博的發言得到熱烈響應,大家紛紛表示,看這個紀錄片,讓自己回味起媽媽的味道、兒時的味道、故鄉的味道。《舌尖上的中國》讓大家看到的不是精緻的“烹飪教科書”,而是從中看到了真真切切的市井美食與草根生活。

    “原來蓮藕是黑的!”這是一位85後觀眾在微博上發表的觀後感,並迅速得到了響應。對於許多根本不知道芝麻究竟長在地下還是樹上的80後甚至70後來説,看《舌尖上的中國》的一大收穫就是了解了食物原生態。

    “鄙人以該片總顧問的身份,對“不難看”的説法深表贊同。”這是資深“吃貨”、美食專欄作家沈宏非在微博上對《舌尖上的中國》相當謙虛的推薦語。在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時沈宏非也説,很多年輕人不知道食物來自哪,也不了解草根人民怎麼吃東西,這部片子重視的還是人和食材關係和狀態。

    “我每集都看,確實很獨特!其實它講的不是美食,而是深入美食背後講文化傳承,是現今社會中人要如何善待食物,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文化學者胡野秋這樣評價《舌尖上的中國》。在各種添加劑氾濫、食品安全被前所未有受到重視的今天,強調傳統飲食的安全觀念非常契合當今人們的需求。

    “我們將通過中華美食的多個側面,來感受食物給中國人生活帶來的儀式、倫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質。”這是該片的宣傳語。也正如胡野秋所説,食材沒有貴賤,每天吃著山珍海味並不意味著高貴的生活方式。這部片子就是要告訴你,最邊遠、最閉塞、最家常的廚房裏能嘗到最好的人間味道,從而上升到了生存智慧層面的東方生活價值觀。 

大片放映廳|電影庫|高清美圖|熱辣資訊|新片速遞|精品欄目|電影滾播電影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