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315

網絡海外代購漸成“管外之地”消費者權益難保障

發佈時間: 2014年04月25日 09: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某明星限量版同款唇膏、法國最新上市香水、正品代購某品牌新款襯衫……網絡海外代購的蓬勃興起,在淘寶、微博、微信等各種網絡及移動平臺上形成了龐大的代購群體。

  然而,不少消費者發現,如今在代購行為中,假冒偽劣、售後服務不暢、維權通道缺位、缺少有效監管,海外代購漸成“管外之地”。專家表示,如果相關監管和嚴格的運行體系不儘快補全,海外代購恐將對消費者利益産生嚴重影響。

  高倣、假貨令消費者有苦難言

  喜歡國外某品牌香水的長春市民尹小姐,近日在朋友推薦下,在一家微信香水代購店購買了幾瓶香水,總共花費一千多元。她拿到香水時則感覺不大對勁兒,不僅包裝盒看起來有些粗糙,瓶身上除了一個品牌標誌外,沒有任何批號等信息。

  在專業人士和經常使用該品牌香水的朋友的多方鑒定下,並與同款香水的正品進行仔細對比,最終確認了這幾瓶海外代購的所謂正品香水為假貨。價格比正品便宜不了太多,但卻買到了假貨,這讓尹小姐十分不爽,“用了肯定讓人笑話,但是通過朋友買的東西,出於面子也沒法去追討。”尹小姐非常無奈地説。

  記者了解到,現在不少代購商宣稱産品絕對來自國外,絕對保真,但在微信、微博、淘寶等代購中,真假難辨已經讓不少人吃虧,甚至有人專門針對代購進行造假。

  代購商李蕾最近收到了一位“供貨商”的微信,稱能做出和專櫃正品幾乎一樣的化粧品。這家“供貨商”還通過各種手段謀求信任,“你放心,淘寶上面80%都有我們合作,如果別人能看出來,我們早就結業了。沒人會做虧本生意,不做假貨怎麼能做低價?”

  “知假賣假、買假”也已成為“公開的秘密”,一些賣家以“代購商”自居,銷售的卻是高倣商品。真假難辨的款式、低廉的價格,冠以海外代購的身份,一些貪圖便宜和時尚的消費者明知是假貨卻依然熱衷於購買這類商品,成全了不少“偽代購商”。

  維權渠道不暢

  記者調查發現,如今的代購生意涉及領域十分廣泛,電子産品、奶粉、服飾箱包、化粧品甚至兒童安全坐椅等大件商品都在代購範圍之內。

  李蕾表示,代購行業當中魚龍混雜,有些商家打著海外代購商品的旗號,其實賣的是高倣貨,提供的購物小票、包裝都是假的。“支持國內專櫃驗貨的承諾,也只是個噱頭,因為多數專櫃根本不提供這項驗貨服務。”她説。

  一些曾經代購過的消費者表示,即便發現購買的貨物有問題,大多數賣家都不支持退換貨,更沒有售後維護等服務。《網絡交易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網購應該可以七天內無理由退貨,但一些代購商以商品來自海外等理由搪塞消費者。如果消費者到消協等部門進行投訴,也可能會因為商品身份難驗證、代購商難以被找到等原因而維權失敗。

  一些賣家為了給商品驗明正身,往往會隨貨物附上一張購物小票,通常小票上都是外文。長春市民安然在一次代購之後,將隨貨物寄來的小票內容翻譯過來發現,賣家聲稱商品是美國代購,但實際上來自中國香港。更有部分代購商提供的小票乾脆就是“批量定制”的假小票,根本無法作為維權憑據。

  當然,代購中也並非完全是假冒偽劣商品,但是,要把大量從海外購買的貨品發回來,海關這一關怎麼過?據了解,不少人會選擇先招人分散將銷量貨物順利入關,再集結在一起在國內發貨。也有些人乾脆鋌而走險,跟海關檢查玩概率遊戲,“總不至於每次都點背被查到吧?”一位代購商説。

  據消費者透露,一旦被海關查到商品超過一定數額,代購商往往會要求消費者承擔罰款費用,代購商會迅速將自己“撇乾淨”。

  監管尚存空白

  記者從海關部門了解到,居民在境外(不包括港澳臺)購買的自用商品如果不超過一定數額,便可以免繳關稅,如超出個人自用合理數量,如大批量代購,則需要視具體情況予以相應處理。一些代購商少量多次購買,就是在與海關的相關規定打“擦邊球”。

  工商部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目前針對國內的網絡商品交易已經有明確規範,但對於海外代購這一類“涉外”的交易還處於“真空地帶”;隨著網絡環境的快速發展,一些法規、要求會稍顯滯後,工商部門對於這些行為也缺乏實際管轄的能力。

  針對目前代購日趨火爆但隱患突出的問題,消費行為專家、吉林大學教授金曉彤表示,代購的産生有其滿足需求的合理一面,但是如果國家的政策法律不及時跟進,對消費環境會起到負面作用,影響消費市場穩定,縱容假冒偽劣商品存在。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網絡環境 供貨商 的新聞

860010-1114010100
1 1 1